始;折四季豆,終;啃生洋蔥|評《蕪菁》



撰文|林昱生
(攝影|吳伽莉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並存於生命中的蕪與菁

去蕪存菁」是我們從小受的教育,短短35分鐘的表演,卻打破了這個概念。
與其說打破,不如說是「點醒」。沒錯,蕪菁,原本就是並存在我們的生命裡,無論你生命中的佔多大的比例?又多麼地令旁人炫目?它們都是相生相擁、不可分離。

折四季豆開場,可直接想到,多數的媽媽在電視機前,空的一種動作。無縫映著,的形象。接著,呼了一記耳光!以此開場,揭旨宣告於觀眾,孰是?孰是?以至接續的整場表演,觀眾能清楚且明瞭地接收編導所呈現,蕪、的所有意象與連結。

此類的舞蹈劇場,最怕太多不知所以的舞蹈語彙,讓觀眾百分之90以上的觀戲時間,都在邊看邊想邊摸索。由於,2位演員的肢體、精確度、一致性極高,搭上一小段的「雙簧」清楚明瞭,完全撇除了此方面的疑慮,是這個作品,最值得嘉許之處。燈光與音效的配合,細膩、精準,更展現了整場表演的專業度。

好的作品,不僅要有清楚的中心思想,更要選擇不艱澀難懂的方式,去傳達創作者的意念,這個表演,完全合乎以上的所有法則。
 跨坐在肩上,去掛獎狀;以至手捧象徵著令人炫目的「七彩轉燈」、生啃洋蔥結尾,觸動了每一個人,存於各自內在-蕪的糾葛和悲嗆…

另外一提,作品結尾的「啃洋蔥」,淒悵之餘,也不禁讓劇場人有感於,從事劇場工作,何需啃洋蔥,才能展現悲涼?這是內行人,才能體會的莞爾呀!



(攝影|林語農)

小心善用舞台上的任何意象

「魔鬼藏於細節中」這句由郭台銘大肆宣揚的名言,是我要期許《蕪菁》製作團隊的一句話。任何一個在舞台上出現的道具,如果它的形象意義越濃,就要更加小心利用!
例如:左舞台的小聖誕燈,聖誕樹的形狀,甚是明顯!如果不是要彰顯任何「聖誕」的意義,則不可出現如此強烈形象性的明顯道具。

在表演方面,若的表情,多一點「百無聊賴」的喜感;的表情,增添些許「aggressive」的慧黠,則可更有力道地傳達出戲劇感受。加深這樣的比重,再搭配上已具備的高精確度的肢體表演,便更能成就舞蹈「劇」場的美名了!

留言

熱門文章